開放角落的浮現— 透過藝術與人性的凝視感知意義

--

Photo: Jayce Pei Yu Lee a snapshot of the open corner

上個月,我與The Value WebMatter Group的引導團隊一同參與了在杜拜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青年全球領袖高峰會議。在與資深引導師夥伴 Aaron WilliamsonTanja Kerlo多次的籌備視訊會議中,我們共同探索可能的視覺隱喻,並從伊斯蘭馬賽克藝術中汲取靈感,創造出令人著迷“馬賽克”主題,象徵豐富多彩和多元性的精神。

From left to right: Santosh Nair, Tanja Kerlo, Alexandra Farias, Aaron Williamson and me.

在出發前與團隊以及另一位敘畫夥伴Santosh Nair還有Alexandra Farias的進一步籌備會議後,我的直覺告訴我必須打包各種材料,包括數百塊客製化裁剪的方形紙板、有色膠帶、大小刷子和顏料,踏上這場走向未知的旅程。

Assorted Materials: a big roll of paper, brushes and paints, square cardboards.

儘管我們對於現場的空間了解有限,且少了第一手體感,但這次的冒險決定拓展了敘畫的可能性,跨越2D概念,演變成了一種3D體驗。不僅僅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建立出傳統的“知識牆knowledge wall”或者敘畫圖,我深刻感受到“牆”這個詞彙有其特定的侷限,而身處中東戰爭漫延的敏感時刻,我們是要重新構築「牆」還是放下「牆」?會議前一天,聽到新聞傳來更多戰爭動盪以及加薩的醫院爆炸傷亡的消息,在這複雜情緒與感受中,如何在保持開放聆聽的同時,同時創造一個能夠承載體驗的強度和深度的空間?

a quick conceptual sketch in middle of the night.

在這些與自我和夥伴的對話中,從「知識牆」轉變成為一個“開放角落open corner” — 一個保持開放可能性和希望的空間。原本的角落存在,透過立體轉角的呈現,空白的L型角落在視覺上似乎張開了ㄧ雙隱形的翅膀,準備迎接即將湧現的可能,當我們回顧整個系統,往往最被忽略的是那些處在「邊緣」以及沒有機會現身(聲)的族群。開放角落位於偌大的挑高會議空間的出入口一旁,以一張空白畫布安靜的存在,也體現了我們在不同系統中所看見的不對(平)等,同時也隱喻著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落也擁有發聲的機會。

從角落的頂部懸掛下的白色長捲軸寫下一個關鍵的開放問題,除了成為視覺上的焦點,也在兩側保持了開口。我和另一位敘畫夥伴實在不夠高,(整個板子有三米二)三天會議期間必須使用梯子上上下下,梯子也順勢成為建構角落畫面的正在進行式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一個進展中工作的象徵。方形卡板則扮演了信使的角色,將來自不同對話和對話的綜合資訊概括起來。用麻線懸掛也賦予了卡板不確定的動感與姿勢,隱喻著人們在系統中所面臨到的各種動態不確定、混亂與模糊,也邀請參與者走在動態之間來閱讀。有色膠帶的線條成為了各種分支,巧妙地連接各個部分。這也是一種修正、彌補、分割、拼湊系統中碎片的隱喻。

photo: Jayce Pei Yu Lee

而潛在的主題除了探索一種新的模式進而轉變為影響,擴展了前瞻性的視野。這是對所有人的邀請,人們可以靠近、繞行、踏入,並親身見證。參與者不僅被鼓勵停留和反思,也被鼓勵在整個為期三天的活動中貢獻他們的反思並將其加入到畫面裡。

a participant wrote a message to the open corner. photo: Jayce Pei Yu Lee

引導團隊也在幕後也馬不停蹄地同步收集、綜合和融合各個分會場內容,支持Santosh和我並提供了能夠表達抽象和隱喻的具體內容並呈現出來。我不斷與內在的聲音來回拔河,挑戰自我的盲點與假設,關於身為敘畫人,我們存在的目的,以及通過藝術表達所傳達的訊息可能產生的影響,試圖在我們的角色中找到意義。

a couple of participants having a conversation in front of the open corner. photo: Santosh Nair

有一天早上,當我全神貫注地在開放角落進行工作時,一位女服務生走向我,我詢問她看到了什麼。在短暫的沉默之後,她用濃重的口音回答說:“我在大型會議裡服務這麼多年,這是我第一次在這樣的會議裡好好的看著這些,我看到藝術所有的畫和訊息都是非常大而深刻的問題!它們是關於生命的問題!”她邊說邊伴隨著一個大大的燦爛的微笑。同天下午,一位中東臉孔面帶青澀的服務生站在我身旁片刻。他問我:“我想花時間仔細看看,讀讀它,這樣我就能和朋友分享那些訊息;他們需要看到這些。”他以一種輕柔的聲音和閃亮的眼神表達說著。然後他指著前方的大大的地球右上角橘紅色的痕跡,他問我那是什麼?我反問他,他看到什麼?他沈默著看著,轉頭和我說:

「我看到火焰,心有點痛」。

我與他素昧平生,而我們並肩一起站著,看著地球的那個畫面,我感受到一種深刻的連結。

photo: Jayce Pei Yu Lee, a snapshot of the open corner

“藝術是對抗。它擴展了觀眾的現實,讓他們從一扇不同的窗戶瞥見人生。” — 《創造力的修行》-里克魯賓 102–103頁

在這些罕見而珍貴的時刻中,我對我的自我探問或許找到了一瞥的答案。開放的角落體現了容器的精神 — 社會場域的集體經驗。身為敘畫人,我們手握著畫筆和筆刷,它們是我們的感知器 — 探索未知領域的感知觸手和火炬。我們傾聽並服務社會場域,將最不被看見的東西浮現到我們的意識中並透過藝術與創造性的型態顯化。

敘畫與藝術以其各種形式觸及生活的各個層面。在中東持續的戰爭和人道主義危機中,它注入了一絲希望,透過藝術,我們能理解作為人類物種核心存在的意義,在動盪和不確定中尋找療癒的微光。

英文版連結在此

特別感謝:YGL全球社群,引導團隊與夥伴:Aaron Williamson 和 Tanja Kerlo,這些自2010年以來我認識並一同工作的摯友和同事。同樣要感謝Matter Group的Alexandra Farias,以及在這段難忘的杜拜經驗中無縫協同敘畫合作的Santosh Nair。

--

--

Jayce Pei Yu Lee

visual catalyst, scribe, life poet, social artist, 敘畫人, 社會藝術X雜詩人,U型理論實踐,跨界不老頑童。